2025年11月11日上午,草莓视频
汇文楼H4-101报告厅内学术氛围庄重热烈,我们邀请到南方科技大学草莓视频
院长、讲席教授,北京大学草莓视频
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主持人、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区域创新领域享有盛誉的夏文斌教授作题为“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与深圳新机遇”的专题报告。本次报告聚焦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协同融合的理论创新与深圳实践,吸引了全校百余名博士生及青年教师参与学习。

夏文斌教授系统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核心要义,强调其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、战略性支撑,对深圳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具有引领性意义。报告从重要意义、全球经验、湾区机遇和深圳路径四个维度展开:
其一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对深圳发展的重要意义。夏教授指出,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,需通过“三位一体”改革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引擎地位。他引用党的二十大“两步走”战略和深圳“三步走”目标,说明深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不仅支撑城市从“制造驱动”向“创新引领”转型,更通过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,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。夏教授特别强调,此项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,需围绕深圳“20+8”产业集群和“6个90%”企业创新特性,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畅通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良性循环。
其二是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经验与启示。夏教授对比分析了硅谷、伦敦、东京、慕尼黑等国际标杆,以及北京中关村、上海张江、杭州等国内案例,总结出“政策—教育—科技—人才”四螺旋协同模式是创新生态的核心。他提到,硅谷以“资本—技术—人才”闭环驱动产业迭代,伦敦通过“大学—政府—产业”三方治理打造白城集群,而深圳需借鉴其开放融通、空间融合、制度松绑等经验,加快构建全球科创中心、人才中心和教育中心。
其三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改革带来的深圳新机遇。夏教授指出,大湾区政策叠加为深圳拓展了地理、制度与文化空间。通过打破区域壁垒,促进资源跨境流动,深圳可依托“粤港澳高校联盟”“国际友好城市网络”等平台,推动创新要素集聚。他引用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,说明大湾区建设能有效化解“空间异化”,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高效,并以光明科学城、河套合作区为例,阐释区域协同如何延伸深圳发展纵深。
其四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深圳发展新路径。夏教授提出“中国·深圳(科技创新与全球协作示范区)”总体思路,建议通过政策机制联动、教育协同创新、科技产业融合、人才引育优化四方面发力。他列举深圳高等教育“速度与质量并进”、职业教育“产教融合”、基础教育“科学教育加法”等成果,强调需以科教融汇培育新质生产力,以人才政策构建“引育留用”闭环,最终建成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教育高地、创新策源地和人才枢纽。
报告最后,夏文斌教授寄语青年学者:“深圳正以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’的魄力重塑创新范式,同学们要立足湾区、放眼全球,将学术研究扎根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生动实践,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智慧。”他特别指出,深圳从“高教短板”到“西丽湖国际科教城”的跨越,印证了制度创新与战略定力的重要性,也期待青年学子在新时代勇担使命。